close

  9月24日,河北省廊坊市中級人民法院微博直播劉鐵男案庭審,引來圍觀無數。外媒紛紛發佈消息和評論,關註中國反腐行動,更關註庭審直播這一“不同尋常”的舉動。
  “強大的中國改革策劃機構前負責人站上被告席”,這是“中國反腐敗運動的標誌性成果之一”,法國《回聲報》稱。所謂“標誌性”,不僅僅在於劉鐵男是中國十八大之後首個被中紀委立案調查並“雙開”的省部級官員,還因為劉鐵男案的行進路徑。由微博舉報引發,到新聞監督跟進,再依法進入司法調查程序,並遵循司法公開直播庭審,劉鐵男案集中反映了當下中國的反腐現實——人治腐敗的痼疾與法治反腐的努力。
  劉鐵男案發生是人治腐敗的結果。據起訴書,劉鐵男涉嫌受賄3558餘萬元,多是在項目審批過程中提供便利,並非法獲利。梳理起訴書,其中“項目審批”、“提供幫助”、“打招呼”等成為高頻關鍵詞,審批權力集中及審批權的自由裁量給劉鐵男留下了巨大的尋租空間。國家發改委也曾就此反思,審批管理事項過多過細,權力運行缺乏標準和規範,權力行使不夠公開透明、監督乏力,使得公權濫用、以權謀私有了可乘之機。
  而劉鐵男案被揭露到審理的整個過程,則體現著法治反腐的探索。回溯劉鐵男案,紀檢部門從媒體公開報道中尋線深入調查,司法機關通過微博直播公開庭審過程,無論是微博檢舉,還是陽光庭審,處處彰顯著新聞監督的正能量。新聞監督是制衡權力、預防腐敗的重要力量,對新聞監督權的尊重,是法治反腐的必然選擇。
  新聞監督只是法治反腐的一條途徑,用法律制度約束權力才是法治的根本。在庭審現場,劉鐵男也痛哭懺悔,稱“每每看到起訴書都在反問我自己,這是我嗎?我怎麼會墮落成這樣呢?”但願,劉鐵男個人的痛悔能夠成為這個時代的鏡鑒。只要權力沒有被真正關進籠子,“劉鐵男們”仍然難免會前赴後繼,今日的當庭痛哭不過是一時的驚懼,並不能徹底消除貪官們以權謀私的渴望和逃避監督和法律製裁的僥幸。
  法治約束權力,就是通過制定法律制度和嚴格落實法律,明確權力行使的邊界,規範權力行使的形式;通過對社會監督、新聞監督權力的保障,確保掌握權力者對權力的使用和運行始終心懷敬畏、遵章循法辦事;通過強有力的懲罰制度,使權力人對濫用權力的後果能有預判、有警醒,變權力他律為自律,不再心存僥幸,從而真正實現官員“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原標題:人民網評:劉鐵男案,人治腐敗與法治反腐的鏡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26grpae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